TPP (Trans-Pacific Partnership, TPP) 環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
去年寫的文章 既然打算來寫網誌 就拿出來當第一篇吧
TPP
(Trans-Pacific Partnership, TPP) 環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
日本最近加入了TPP,成為繼美國、澳洲、新加坡、紐西蘭、馬來西亞等國之後,第十個加入TPP的國家。而加入TPP與否、加入TPP的影響,在日本朝野之間也掀起一股論戰,周刊媒體甚至形容日本因為這個議題一分為二。馬政府的”黃金十年”計畫其願景也就是十年內加入TPP。
- 什麼是TPP
TPP是兩千年後崛起的組織,發起國為新加坡等亞太經濟合作會議(APEC)成員國。在美國的大力推動下,TPP目前涵蓋全球經濟規模的1/3。在TPP所討論的議題中,主要目的為消除成員國之間的關稅等貿易壁壘。為亞太地區中,除了中國大陸主導的東協+N之外另一個貿易核心。
- TPP在做什麼
如同WTO
ACFA一樣,這類型FTA(Free
Trade
Area)組織為了推動減少各種貿易壁壘,都會展開多次回合談判。若進一步檢視,TPP在農產品,智慧財產權,藥品,成衣上多有重視。而也如同所有的FTA組織,談判過程中會因為各成員國經濟開發程度不同,而引發各種爭議。其中尤其以農產品影響尤其大,例如最近日本針對是否加入TPP的國內爭議中,農業協會組織甚至集會反對。
- 從日本加入TPP看台灣
近年來,日本針對是否加入TPP爭議不斷。我們可以藉由日本為借鏡,了解台灣加入TPP的優勢與劣勢。首先,日本反對派主要主張是保護國內產業,尤其是農業。例如日本稻米進口關稅是778%,若關稅壁壘消除,將對國內農業造成毀滅性打擊。而贊成派則擔憂不加入TPP,日本會持續邊緣化,甚至失去亞太地區經濟影響力。在預估損失八萬億日圓的情況下,日本政府仍在最近加入了TPP,並希望能為日本未來的經貿發展打開一個新局面。台灣政府對於TPP也是採取積極加入的方針,這主要也是因為台灣以貿易產業為根基,有市場就有未來。
結語:台灣在積極尋求加入TPP的同時,應該謹慎評估與制定對國內產業的配套措施。另外一點值得關注的議題是,在中國大陸明確表示反對由美國主導的TPP之後,TPP的本質不禁令人深思。自由貿易區,是否會成為未來政治與經濟的棋子,是否會成為中國美國之間的封鎖線,是否會成為冷戰思維在新時代的具體表現。台灣雖然需要貿易,但是處理TPP這種多元敏感議題顯然需要更為小心。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