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世故而不世故,才是善良的成熟

我們總是會有疑惑:

為什了文具店還繼續賣那種超硬,紙都擦破了卻還擦不乾淨的橡皮擦? 明明就有蜻蜓牌當榜樣,怎麼還會做這麼爛?

為什麼台灣這麼多好吃的牛肉麵店,卻還是有些店家就是不肯改進? 總是讓我們在無限後悔中發誓以後吃飯要先上ptt美食版查一下?


為什麼明明在這個網路時代社會上有一大堆勵志又心靈成長的榜樣,卻還是有人寧可抱怨自己身邊的環境也不肯做出改變? 甚至碎碎唸到把身邊的人都影響了?


在一開始,年輕的我們總是覺得”這樣做就對了啊!為什麼大家不做呢?”

什麼都還不懂得我們,看事情都很單純,見山是山,單純的相信著。



而當我們踏入職場後,多數的環境都會逼迫菜鳥學會”面對現實”,”學會現實”,要他們知道現實是殘酷的。我們也學會了”機會成本”,我們學到了”投資報酬率”,我們了解了任何的改進都是有成本的,而嘗試改變也不一定會有收穫的。

於是,懂得越多的我們,發現童話中都是騙人的:我們發現有些事真的是難道靠北邊走;而失敗的機率已經高到可以把成功者當成神話來傳說。


最後,我們的熱血消磨殆盡,開始選擇平庸,選擇正常的軌道,選擇跟隨大潮流走,選擇放棄自己的堅持。正式進入了”見山不是山”的地步。開始對人性失望,開始認清了所謂的"現實"。



但是,總有一些人,他們在知道所有風險,認清所有社會現實後,決定選擇做他們認為對的事情,這就變成下一層"見山還是山"。



在這個見山是山,見山不是山,見山還是山的過程中。最大的轉變是當時單純的你,已經開始理解這個社會上很多地方的無奈與不得已,理解這些當年自己看起來荒謬的制度或作法,背後都有他的考量。

不過,理解不代表認同,不認同的你會開始嘗試做些改變,用著一種更寬廣的角度與心胸。徐曉說過: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善良的成熟。

我曾經祈禱自己保持單純,如同孩子一樣地相信。 也曾經絕望地認為依切都是徒勞無功。 如今的我感謝過去那些人,那些事,讓我在看現在的人事物時,能有更多同的觀點來思考。在妥善的考量後,又能夠重新堅持最初的理念。

雖然土土的,雖然俗俗的,但是我認為這是好的。

留言

熱門文章